caishu11 發表於 2012-8-14 11:08:11

港媒:香港有文化 「勿把沈香當爛木」

香港《星島日報》4日刊發文章《香港有文化「勿把沈香當爛木」》 ,作者對「香港文化對外交流時好像只有內地和台灣的交流,香港只是主持人的身份」的說法提出質疑,文章認爲,香港要成爲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城市,「要做自己」。

  文章摘編如下:

  也斯是詩人,是作家,也是香港文學研究學者,他的作品細說香港城市的流動,一棵樹、method一間茶餐廳、一個面目模糊的路人,在他筆下,處處見詩意,營造出香港獨有的氛圍。也斯說,在香港,文學是最被忽略的一環,香港的文學作品欠缺有系統的整理。

  他認爲,要理解香港文化,先要尋根,找回失落了的身份。正在進行五十年代文學研究的也斯說,五十年代,很多知識分子湧到香港,作家有劉以鬯、張愛玲、金庸、梁羽生等,文學蓬勃,此外還有嶺南派的畫家、音樂家、電影導演來港。How「如果整理返五十年代(作品)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香港文化究竟是甚麽,香港文學做了甚麽,……,香港文化對外交流時好像只有內地和台灣的交流,香港只是主持人的身份。」

  也斯指出,香港文化既傳承了中國文化,又在香港培養出獨有的個性。金属例如被喻爲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——《酒徒》,是劉以鬯來港後,于1962年在報紙連載而成,當時在內地,城市小說已沒有發展。

  香港要成爲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城市,也斯一言以敝之,「要做自己」,家具勸喻當權者要懂得欣賞香港的文化特色,「勿把沈香當爛木」。他說很多港人都欣賞台灣的文化氣息,「不要說我們要做台灣,台灣也非一日出來……本質上同香港社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。」

  可惜,現時並無支持文學發展的政策,他隨口就數出十個八個:現時香港圖書館忽略文學,Furnitur「好多小的圖書館沒有文學書」,而且過分迎合大衆化的口味,金庸亦舒的書受歡迎就買多些。過去由圖書館舉辦的文學雙年獎,只辦了四屆就消失了。很多文學交流活動只請台灣和內地的作家,對年輕作家支持更乏善可陳。他希望,將來的文化局要「有心的人,有心的政策」,正視本地文學的發展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港媒:香港有文化 「勿把沈香當爛木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