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尼王子@HK 發表於 2011-1-28 18:53:18

28/1, 7pm TVB︰香港電台「香港歴史糸列II」会講《調景嶺歲月》

本帖最後由 丹尼王子@HK 於 2011-1-28 19:03 編輯

《香港歷史系列II》

第八集 調景嶺歲月

調景嶺社區,曾經是香港一片獨特的土地,漫天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標誌著獨有的歷史背景;九六年清拆之後,社區面貌完全改變,但調景嶺的情懷絕對值得紀錄,也見證著香港一直以來政治避難所的角色。

國共內戰,大批難民擁至香港,其中國民黨的軍眷多聚集在魔星嶺一帶,及後發生」秧歌舞事件」,左右派於魔星嶺發生大型衝突,1950年六月香港政府將這一批難民送到荒蕪一片的土地,這個地方當時被稱為吊頸嶺。

最初的難民有七千多人,當時的香港政府最希望的就是台灣可以接收整批難民,但台灣基於種種考慮,一直未有安排。在一片荒蕪的環境生活,難民生活困苦,當時台灣的民間組織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(後改名為中華救助總會)就為調景嶺提供了生活各方面的安排,儼如當地政府,而當地居民也視救濟總會為台灣政府的代表,做成調景嶺以後幾十年強烈政治意識形態的原因。

教會也是穩定調景嶺社區的重要支柱,當時隨著難民逃難的傳教士,也在調景嶺開始傳道救濟工作,教會的福音為前路茫茫的居民提供了心靈的力量,當然教會的救濟也讓居民的生活穩定下來,不過教會對調景嶺最大的貢獻,可說是教育。短短幾年間成立了多間中小學,就連區外的貧窮學生也跑來念書。

最初大部份難民只視香港為過境地方,反攻大陸或是轉到台灣才是他們的目標。很多難民都想不到調景嶺一住就是近半世紀,隨著清拆行動,他們也正式融入了香港社區。

助導:傅詩涌
編導:李雅欣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1-6.jpg
重組50年代初調景嶺的居住情況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2-4.jpg
重組當年難民的生活狀況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3-2.jpg
調景嶺學校每天升旗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4-2.jpg
重組50年代初調景嶺的學習環境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5-2.jpg
信義中學第一任校長張世傑先生,至今仍然繼續教育工作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6-2.jpg
訪問信義中學第一屆畢業生潘禮文。

http://i741.photobucket.com/albums/xx58/HK_news_photos/7-2.jpg
部分調景嶺居民仍然參與每年的雙十慶祝活動。


http://programme.rthk.org.hk/rth ... &e=122274&m=episode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8/1, 7pm TVB︰香港電台「香港歴史糸列II」会講《調景嶺歲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