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ss 發表於 2009-8-14 22:34:09

簡述「粵拼等拼音方案使用-p -t -k作為入聲韻尾」的不合理之處

現在有不少粵語拼音方案,粵拼,耶魯,劉式拼音等(以「粵拼」作為代表,下稱這些方案為「粵拼系」),在表示粵語中入聲音節的韻母時,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使用了-p -t -k作為韻尾(即認為這些韻尾是<span style="color: Red;">送氣</span>的)</span>,個人認為,這是不妥的。<br><br>粵拼系使用-p -t -k作為韻尾,一個理由就是,在香港一向廣泛使用的「港府拼法」中,入聲的韻尾,就是這樣拼的。於是它們就認為,這說明了使用-p -t -k作韻尾才是正確的,否則港人不會廣泛使用。<br><br>其實,「港府拼法」源自「粵語標準羅馬拼音」,這是目前可查的最早的一套粵語羅馬拼音。「港府拼法」很多痕跡在裏面有跡可尋。<br><br><font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;">注:粵語標準羅馬拼音,是一個為了天主教傳教士學習簡單廣東話而在1888年設計的古羅馬化系統。它被「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」(一個傳播聖經的慈善機構)、「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」和「Pakhoi Mission Press」發表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Arial;">有關它的詳細資料,可在維基百科里找到,鏈接地址:</span></font><a href="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7%B2%B5%E8%AA%9E%E6%A8%99%E6%BA%96%E7%BE%85%E9%A6%AC%E6%8B%BC%E9%9F%B3&amp;variant=zh-hk">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7%B2%B5%E8%AA%9E%E6%A8%99%E6%BA%96%E7%BE%85%E9%A6%AC%E6%8B%BC%E9%9F%B3&amp;variant=zh-hk</a><br><br>「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粵語標準羅馬拼音」跟用於當時拼寫北方官話的「威妥瑪拼音」幾乎同時期發表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,或者說,他們的設計思路都有一條:不送氣清音用ptk等英文字母的清音字母表示,而送氣清音則在對應的清音字母的基礎上添加「送氣符號」(即p' t' k')。</span>在這點上,源自「粵語標準羅馬拼音」的「港府拼法」,也是一樣的。(這也是19世紀很多中文拼音方案的共同點,在此把它們統稱為「舊式拼音」)也就是說,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即使是粵拼系所參照的「港府拼法」,採取的觀點也是,入聲字韻尾應該是<span style="color: Blue;">不送氣</span>。</span>因為上面分析過,在「港府拼法」這類舊式拼音中,-p -t -k是表示不送氣的,而非表示送氣的。<br><br>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因此,無論是粵拼系用於作為自己「擋箭牌」的「港式拼音」,還是內地在50年代制定的《廣州話拼音方案》,還是現在的國際音標,都是採取「入聲字韻尾應該是不送氣」這個觀點的。即如果站在粵拼等拼音方案角度,從自身自洽性來說,入聲韻尾應該跟《廣州話拼音方案》一樣,設置為-b -d -g。</span><br><br>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粵拼系的拼音使用「-p -t -k」作為入聲韻尾,是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,</span>這些方案希望在入聲設置思路上參考舊式的拼法,例如現在港人習慣使用的「港府拼法」,見到「-p -t -k」就以為要用「送氣表示韻尾」才是正確的,殊不知舊式拼法之所以用「-p -t -k」尾正正想說明「不送氣表示韻尾」。最終,粵拼系誤會了舊式拼法,把自己變成了一套不倫不類的拼法,還誤導了相當一部分使用者。<br><br>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簡述「粵拼等拼音方案使用-p -t -k作為入聲韻尾」的不合理之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