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汉 發表於 2008-11-7 21:53:16

兼通雅俗,曲线启蒙—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的粤语写作

兼通雅俗,曲线启蒙<BR>— — 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的粤语写作<BR>李婉薇<BR>内容提要:在晚清粤语写作的诸种面貌中, 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个<BR>案。它由郑贯公在香港创办,虽然只有一年寿命,但其中粤语写作的多种姿态,却呈现<BR>出丰富的时代意义和文学趣味。救国之士为了讴歌变俗,使广东民间曲艺的创作从原始<BR>的口口相传转到报章发表,作品内容和语言随之出现重大变化。由于广东丈人的写作传<BR>统及郑氏本人的语言趣味,粤语又不时「入侵」 高雅的古文,制造诙谐警世的效果。作<BR>为粤语演说底本的时候,方言的勃勃生机使这种启蒙活动更富感染力。尽管位居主流的<BR>文言文所占的篇幅比粤语多,该报的粤语写作却成功突破挤压,配合说与唱的种种形<BR>式.展现多姿多采的可能性。<BR>关键词:粤语写作; 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;郑贯公;启蒙<BR>引言<BR>粤语一向被视为在吴语以外,最具写作潜力的方言。19世纪末,通俗文艺开始<BR>和日益蓬勃的报业结盟,成为传播文明的利器,为方言写作进人报刊提供了机会。<BR>1902年,梁启超在《新小说》开设「杂歌谣」一栏,黄遵宪建议要写作的新歌谣,<BR>「当斟酌在弹词粤讴之间」 。 梁启超相信,以方言写作的民间作品,对促成文学<BR>进化乃至思想进化有一定的功效,其同乡好友狄葆贤虽然认为传统戏曲歌谣并未<BR>合用,但经过改良便对社会有益: 「如今者《海上花》之用吴语, 《粤讴》之用粤<BR>语,特惜其内容之劝百讽一耳。苟能反其术而用之,则其助社会改良者,功岂浅鲜<BR>也?』』②<BR>在1905年创刊的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(以下简称《有所谓报》)正是在这样的<BR>背景中产生的。《有所谓报》由当时著名的报人郑贯公创办,为晚清时期极富代表<BR>性的革命派报刊,能够反映当时粤语区报刊的独特风貌。本文以之为中心,考察粤<BR>语区的启蒙报章如何处理言文问题,其粤语写作以何种状态出现。<BR>讴歌变俗与谐文警世<BR>被誉为「热血澎然,奇骨森然」 ④的郑贯公,原名郑道,字贯一,广东香山<BR>人。郑贯公视报章为一种「无形的暗杀」 ,④具有伟大的使命和巨大的影响力,报<BR>人能否善用,便是舆论有没有效力的关键因素。郑氏还认为,在报章中善用通俗<BR>文艺来传播革命思想和开启民智,是继承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等「无形暗杀主义<BR>妙品」 , 也就是善用报章这种比军火还要厉害的武器。从这种深刻的思想根据,<BR>可见滑稽小品、民间曲艺在郑贯公心中的特殊地位。他认为在民智未开的社会,通<BR>俗文艺最能激动人心: 「激社会之热肠,莫善乎嬉笑怒骂之文字。大抵同胞智育久<BR>失,雅爱诙谐。今欲以寓言讽时,讴歌变俗,因势利导,化无用为有用。」 其后<BR>郑贯公在《拒约必须急设机关日报》一文中, 提及办报的诸种要素,仍然不忘通<BR>俗文艺的作用:<BR>讴歌戏本不能不多撰也。开智之道,开上流社会易,开下流社会难。报纸为<BR>开智之良剂;而讴歌戏本,为开下流社会智识之圣乐。故迩来报界,渐次进化,<BR>皆知讴歌戏本,为开一般社会智慧之不二法门,乐为撰作。<BR>郑贯公这种办报观念,有其时代色彩和文化根源。清中叶以来,广州作为少数的通<BR>商口岸,商业迅速繁荣,带动民间戏曲的发展。晚清以降,知识阶层在批评、改良<BR>通俗文学方面多有反省,戏曲、歌谣,乃至谐文担当了娱乐和启蒙的双重角色。<BR>1898年,裘廷梁创办《无锡白话报》时,除了提倡「以话代文」 ,还同意「间涉<BR>诙谐,以博其趣」 。 不过,同样不可忽略的是,郑氏以讴歌变俗、谐文警世的想<BR>法,亦可说是继承、发扬了广东文人的写作传统。除了报章之外 郑贯公在1904年<BR>编纂出版的《时谐新集》, 与他在《有所谓报》大量写作通俗文艺的用心,实同<BR>出一辙。<BR>《时谐新集》的「文界」部分包括的体裁既有赋、书、传、序、碑、檄、卦,<BR>亦有告示、章程、照会、供状, 「曲界」部分包括粤讴、南音、小调及班本,前者<BR>以古典严肃的文体言荒诞之事,后者或怨刺官吏挥霍,或呼吁戒除旧习。这种做法<BR>并非郑贯公首创,在广东文人的系谱上其来有自。《时谐新集》的广告介绍「是书<BR>仿《岭南即事杂咏》《文章游戏》之体裁」。 《岭南即事杂咏》是清末流行一时<BR>的读物,收录通俗诗文140多则,包括不少民间文艺形式如龙舟、木鱼、南音等。<BR>其中最流行的《叹五更》,属于木鱼、南音的一种曲艺,相传为顺德人何惠群作,<BR>原作是妓女自述本身的悲惨命运,晚清报刊中屡有仿作。《时谐新集》就收有《国<BR>民叹五更》, 《有所谓报》亦曾刊登郑贯公所写、同情华工的《金山客叹五更》。<BR>《文章游戏》于嘉庆道光年间刻印,编者缪艮,字莲仙,是当时广东著名的文士。<BR>《文章游戏》谐拟和仿作各种具有严肃功能的传统文体,如《讨蚤文》、《祭齿<BR>文》、《何许人传》、《致贫赋以酒色烟赌呆懒大为韵》等等,旨在推翻「以文<BR>章博功名」 的价值观。<BR>启蒙需求与曲艺传统<BR>广东民间说唱文艺是《有所谓报》中粤语写作的主要表现体式。在《有所谓<BR>报》一年多的历史中,几乎每天刊出一首粤讴、南音、木鱼或龙舟,并常常以连载<BR>的方式刊出粤剧班本。前者多刊于《有所谓报》的「社会声」专栏,由于其数量之<BR>多和题材之广,能反映《有所谓报》的基本面貌,因此最受论者注意。<BR>在晚清之前,广东民间文艺已经历过复杂的生成和演变,其中不乏物质的介<BR>入。木鱼书最早在明末已经出现,这种出版物对南音的形成有很大助力。 到了晚<BR>清,介入戏曲的物质媒体还有留声机和唱片。论者指出, 「戏台」 、「唱片」和<BR>「图书」三者生产和传播方式不尽相同,又互相影响。 事实上,在报章刊登民间<BR>说唱作品,其传播过程和传统民间曲艺不尽相同,与上述三者也并非完全一致,颇<BR>值得玩味。民间歌谣本来诞生于民间,反映一般百姓关心的话题,在下层社会平<BR>面传播,但报人志士把民间文艺的体式夺了过来,盛了新酒,由上而下再灌输到<BR>民间,内容不再是民间自发的心声,而是改革者的志愿。民间说唱文艺的作者、目<BR>的、功能完全不同,首先使内容出现重大改变——不局限于儿女情长,而展现出特<BR>定时代的种种风云变幻。<BR>写作通俗文艺呼应时事、号召运动, 《有所谓报》实是个中佼佼者。在短短<BR>一年多的寿命中,它可说与广州社会,以至整个时代同呼同吸。反美拒约运动、废<BR>除科举制度、争夺粤汉铁路所有权等历史事件,是郑贯公和他的战友挥笔疾书的<BR>题材。以1905年反美拒约事件为例,据冼玉清统计,在目前可见的材料中,以此为<BR>题材的粤讴有50多首,她选讲的28首粤讴,出自《有所谓报》的达20首之多,可见<BR>《有所谓报》的这些作品「有代表性和具体史实」。 阿英指出的「传诵一时」 的<BR>两首说唱, 《海幢寺听演说》(急口令)和《吊烟仔》(龙舟歌)都出自《有所谓<BR>报》。 以华工为题材的作品,是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。郑贯公等人以自己的<BR>想象,贴切地写出华工出洋谋生的苦况。郑氏所写的粤讴《真正系苦》「真挚动<BR>人」, 常被论者引用,讴中抱怨: 「真正系地球虽大,无处可把身容」。最后寄<BR>望于光复神州: 「唉!愁万种,热血如涌。但得汉人光复呀!重驶乜远地为佣。」<BR>篇幅较长的南音《华工诉恨》描写华工出洋的情况和心境,㈣包括远别家人: 「执<BR>生包袱将程动,家下如何嗣后可把信通。妻子爷娘来远送,大家难禁眼红红。分离<BR>谁个心晤恸,荐别聊凭酒一盅。此后相逢唯有梦,可惜天涯作客好似断梗莲蓬。」<BR>海上飘流: 「听得风声如怒吼,料必打来大浪若山丘。全船动摇好样风前柳,波心<BR>飘荡任沉浮。几十日凄凉捱到够,想起出门人贱泪难收。只望上天来庇佑,等我安<BR>然到埠就把酒礼相酬。」登岸受辱: 「当我华人好似畜牲,重有木屋深深来锁困,<BR>但凡违例就苦困层层。有病俾但羁留唔在问,就系无病之人亦被困身,苛例重重真<BR>恶忍。」最后寄望以抵制美货的手段解除苛约: 「我地华人要力争,症苦若办不来<BR>就要齐发愤。想条善法大众遵行,讲到抵制总要人多,万众齐心f巨奈乜我何。」<BR>除了呼吁民众响应运动之外, 《有所谓报》也有不少内容为开民智而写,破<BR>除迷信是其中主要的题材。郑贯公等人对民众涌向寺庙求福祈愿的现象非常不满,<BR>视为民智开启的大敌,每逢节日必定批判一番。署名「芦苇生」的龙舟歌《力破<BR>神权》列举粤人信仰的神明。 这篇作品应写于旧历七月,所以作者说「神诞及烧<BR>衣,系呢个七月至旺」,接着描述乞巧节、盂兰节、拜财帛星君、拜城隍、拜地藏<BR>等,不但群众「不辞跋涉,远路茫茫」地去拜祭显得荒唐,他们的迷信又成为许多<BR>骗局的温床,例如鬼节烧衣,原本是祭祀枉死的冤魂,但又成了一些流氓发财的手<BR>段: 「引动生鬼一班,到处噤清唱。但话烧衣唔打赏,生仔就少年殇。」 民智问题<BR>似乎比外交问题更难解决,作者最后束手无策地唱道: 「总之智识未开,心乱向。<BR>钱财枉用,放弃人纲。可惜舌灿莲花,空怅怅。几回难人,梦魂乡。点得唱出歌<BR>声,能有影响。把风俗留心,一自自去改良。」<BR>监察官场也是《有所谓报》的使命之一。郑贯公写作的粤讴《官字两个口》<BR>没有明言为何事而写,@但成功地勾勒出贪官的可怕形象: 「但一个口打开,已是<BR>去将丁扭。况且两个口开齐,但就无碇避身。若系食到无人,但又惊哙吊瘾。就把<BR>地皮来刮,绝不留情。但剥尽脂膏,故系唔在问。刮到地无青草,但重要向各处种<BR>晒奴根。」所谓「种晒奴根」 ,指酷吏的剥削,使不少官员、民众为了自己的利益<BR>沦为奴才,在阶级夹缝中讨生活,颇为深刻地指出官场文化的深远影响。署名「心<BR>时」的粤讴《报效》, 明确地指责当时两广总督岑春煊以「报效」为名,掠夺乡<BR>绅的财富。为了向清朝交代,不顾百姓难苦,也不顾虑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: 「睇<BR>吓一日日财尽民穷,真系可悯。呼号遍地,你都诈作唔闻,净话库款奇绌得交关响<BR>处震。慌死朝家唔话你出力,就不顾百姓艰辛。见你竭泽而渔,心亦太忍。真可<BR>恨,绝不求民隐,只恐挺而走险呀,哙激起个的贫民。」<BR>民间创作讲究即兴的情感发挥,传统龙舟是口头创作、口耳流传,很少刻印成<BR>书,@南音虽有木鱼书作歌本,但演唱者的即兴性表演仍然很重要。 报刊上的这<BR>些作品,首先出现于印刷品而非街头或舞台,一开始就有了修改、锤炼、写定的空<BR>间。但吊诡的是,它们的作者都希望让它们「回到民间」。所以,虽然郑贯公等人<BR>写作民间文艺的状态略近于文人拟作,但并不着重个人才华的展露,亦不以提升民<BR>间作品体裁的文学性为宗旨,目的和文人完全不同。《有所谓报》并非纯粹的粤语<BR>报章,书写的文字仍然以文言为主流,首先的读者极可能是部分思想开明的学生和<BR>乡绅,但这些广东文艺作品最后的拟想听众却仍然是普通百姓。尽管还没有证据显<BR>示, 《有所谓报》的编辑们曾经系统化地组织瞽师女伶演唱自己创作的民间文艺作<BR>品,但当时的确存在这种风气。《有所谓报》就曾报道,有人将拒约事件编成班本<BR>粤讴,让瞽师歌姬演唱:<BR>开化下流社会,莫如戏子,开化妇女,莫如瞽姬。现在国民盛倡拒约。戏行<BR>中人,已联盖图章,担任义务。近有某氏等,将拒约事实,撰成班本粤讴,遍教<BR>各瞽姬度曲云。⑤<BR>更重要的是,郑贯公虽然写作不少民间歌谣,但对于以方言俗语作为全国普遍使用<BR>的书写文字却有焦虑。透过报章开化民智,或者鼓吹反美运动,对下层社会而言,<BR>他们的方法是间接的、曲线的——先以「浅文」开化略有知识的社会群体,然后透<BR>过更具体的手法传播给完全不通文字的百姓:<BR>查日本变法,全赖报纸之鼓吹,而报纸尤以浅文白话为普及。彼原与中国同<BR>文,迨后自创数十字之字母,遂为日本之文字。发明后,举国习之为普为通,虽<BR>妇孺皆识。盖以其字少而易于记忆也。且文字之功用,可串为俗语白话。日本报<BR>纸,虽劳动社会,如车夫侍役,亦能各手一篇,故武士道大和魂之主义,膨胀于<BR>全国人之脑海者,未尝非报纸之有以致也。吾国方言之杂,各省固不同音,即一<BR>省中亦各有其语。白话之撰,戛戛独难。即以吾粤论,其俗语恒有其音而无其字<BR>者。无已,则惟有浅文之一法焉。庶几一般之社会,皆得其解,互相播传,即互<BR>相警惕?? ⑤<BR>因为日本以字母书写的文字,能写成俗语白话,但中国既非拼音文字,方言又杂<BR>乱,以报纸普及新知,还得依赖一贯使用的文言文,不过要把它尽量浅化。<BR>所以,虽然郑贯公等人写作民问文艺的形态略近文人仿作,但目的、读者却<BR>有差异,导致语言方面亦发生重大改变,大部分作品都洗尽铅华,以真切的口语表<BR>达情绪,方言谚语的成分大大增加。例如「叹五更」的曲词原本比较文雅,这一类<BR>型的典范之作,以何惠群的《叹五更》为代表,内容以妓女的口吻诉说对情人的思<BR>念,古典诗词的意象非常丰富,明显地使用粤语口语词的地方只有七处。郑贯公所<BR>写的《金山客叹五更》虽然仍然有少量词藻略为文雅,不配合华工的口吻,但口语<BR>成分已经增加很多。不过,与此同时,民间曲艺在文人化的过程中,形成了传统风<BR>格,亦对郑贯公等人造成不自觉的制约。在《有所谓报》中,少量的南音作品特别<BR>文雅,例如《天涯秋恨》㈣就是典型例子,游子思乡、忧伤国是的题材本来就极富<BR>传统色彩,运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景物和典故,七言句特别多,明显较为遵守南音<BR>唱本的格式。<BR>虽然郑贯公等人并无特别鲜明的意图去推翻传统戏曲中的成规,但方言生动传<BR>神的文学性,仍然可以在夹缝中找到一定的生长空间。在粤剧方面,晚清时期的粤<BR>剧地方色彩并不浓厚,但是,粤语对白的神采仍然透过市井角色表现得活灵活现。<BR>署名「芦苇生」 的《戏中戏》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。故事讲述「三江司巡检」陈照<BR>在办公时间开小差,领着师爷李晤噤去看戏,恋上男旦兰花米。戏还没看完,就急<BR>急回家布局,请兰花米过府一聚,又强要他留宿。谁知陈照的女儿陈明宝苦于无父<BR>亲作主,迟迟未出嫁,见兰花米一表人材,竟装作丫环金枝,效红拂夜投李靖。在<BR>这个班本中,作者利用兰米花演出的《黄帝魂》来宣传革命和妇女解放思想,其中<BR>提到法国的罗兰夫人和美国的批茶女士。戏演过后,兰米花还慨叹地唱: 「适才<BR>间,我出台万人引领。但不知,他爱我花容还是看戏动情。想世人,有谁个晓得国<BR>亡悲境。一定是,注重我这副玉貌娉婷。」并说: 「适才出台唱演《黄帝魂》新<BR>戏,只见人山人海,一片笑声,未见有—个有些感隋,真是枉费我一番精神也。」 些<BR>细节都非常耐人寻味,富有时代气息。陈照好色、庸碌,加上有严重近视,形象生<BR>动可笑,而粤语运用则集中于师爷「李晤嚓」一角。李氏见到陈照对兰米花痴迷的<BR>样子,在旁唱道: 「你睇到入神,容乜易哙单思病。人唔采你,驶乜你自作多情。<BR>话但唔听,重啄处眼定定。你想作致f巨,就要问吓你先生。」其后兰米花到了陈照<BR>处,陈照借故要李晤嚓离开,他出门后回头说: 「心照咯,我得屁闲,我唔好返去<BR>共我地师奶倾吓偈。」得知主人招的女婿竟是兰米花,李「失笑离位」说: 「唉,<BR>又奇怪呀。昨日成日,见但同兰米花,啦啦嗒嗒,周身咸豆瘾,今日招阻嚓做女<BR>婿,重话前时相许过,我知到咯。一定系引蛇人屋拉鹅仔,去货咯。」李唔嚓虽然<BR>是配角,他的行为对剧情没有影响,但对白却很多,并且为全剧生色不少,其中原<BR>因便是他那些活泼的、明白如话的对白,神情语态尽出,活现他对陈照的讽刺、戏<BR>谑和奉承。<BR>由上述的分析可知, 《有所谓报》的编辑们在写作民间文艺作品时,虽然受制<BR>于传统曲艺写作的习惯和规条,但其粤语作品仍不乏精彩之处,今天读来仍然激动<BR>人心,或令人拍案叫绝。<BR>文白互渗与官话缺席<BR>《有所谓报》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就是代表雅俗的语言没有明确的楚河汉界,<BR>反而常有混同的倾向。除了刊登广东通俗文艺的栏目,该报的粤语写作亦不时出现<BR>在「滑稽魂」这个刊载笑话的专栏,亦间有出现于特别辟出的小说和传记栏目,甚<BR>至侵入本来专门刊出文言文的「落花影」专栏。<BR>在《有所谓报》中,粤语不时入侵高雅文体,主要的目的是制造滑稽讽刺的<BR>效果,说是以诙谐警世,实则亦有粤地文人独特的语文趣味在内。这方面最极端的<BR>例子,要算郑贯公所写的《游捞净水记》, 这篇「古文」全篇充斥带「水」字的<BR>广东俗语俚语,但是,劝人勿流连风月场所的题旨,始终非常清晰。「落花影」 的<BR>文章前常有说唱色彩浓厚的「题词」,总结正文大意。《游捞净水记》的题词亦简<BR>单易记: 「咪估好过掣,跟人扭老契。总之有日好闭翳,喂,大帝。」正文开首脱<BR>化自《赤壁赋》: 「咸淳之秋,腊月无望。有客游于欲海之上,过迷魂洞,转陷<BR>坑,至一处,忽香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渔人日:此捞净水也。」捞净水是「独占便<BR>宜」的意思,此处用作河流名字。接着描写嫖客好色的情态,亦生动有趣: 「时有<BR>水蟹出没其问,原名整色水,多产水薅,而打水围客耳此名,则口水流流,欲得一<BR>问津方合其心水焉。」打水围即游寮、嫖妓。接着写别的嫖客如何慕名而来,被妓<BR>女骗财: 「水族动物,涂好胭脂水粉,俨然出水芙蓉,而客一头雾水,欲求鱼水之<BR>谐,不计及其食水之深也。」最后嫖客散尽家财,还为逃避「水师提督」的追捕而<BR>堕水送命。作者最后说: 「吾不能不流些墨水,作此捞净水记,以为一般之打水围<BR>客鉴。」古文句法和广东俗语互相撞击的趣味弥漫全篇,显然,它的对象应是文人<BR>乡绅,而非一般百姓。粤语在本篇的角色主要增加了幽默讽刺的效果,使读者在嬉<BR>笑之中,对嫖妓问题有更深刻的印象。另一篇郑贯公所写的游戏文章《拟科举家送<BR>魁星文》, 亦写入不少粤语,颇能曲尽科举被废时部分读书人的狼狈情状。当初<BR>为了祈求高中科举出尽法宝,又是迁葬又是拜神: 「老子扭埋风水,生龙口迁葬真<BR>多。亚妈拜尽庙堂,烧猪肉许酬不少」,最后却只空梦一场: 「迄今下谕一张,竟<BR>令淡如白水。家山有福,我唔偏怨星君。国祚当衰,但独专欺士子。」<BR>同样有趣的是《睇吓,睇吓,官重弊过贼》,④也是郑贯公所作,同样刊于<BR>「落花影」 ,但性质很不同,因此注明「特别白话」 。全篇以粤语演说的方法写<BR>成,仿如演说底本,却又略带表演剧本的痕迹。演讲者的表情、观众的反应都在括<BR>号里注明,如「抖气介」 、 「搔首作想介」 、 「众人拍掌」。内容控诉症苦以「报<BR>效」之名,打地方富绅的主意。作者认为此举与打荷包、打家劫舍无异,并且呼吁<BR>一般民众不要掉以轻心:<BR>喂, 乡里,顾住播。就噤轮到我地罗。咪话但地大粒佬,有紧要慨, 阔佬志<BR>在咩。唔系咐讲咯,作完阔佬就作致到我地哆。点算好呢,等我想吓(搔首作想<BR>介)有咯有咯。唔怕唔怕,写一张谨慎荷包慨纸,通处去帖。唔喈又写一个杨颐<BR>在此,个的妖怪就唔噤喇。(众人拍掌)呵,呵呵,呵呵呵。<BR>这篇「文章」充满生动的戏剧效果,和演说关系密切。事实上, 《有所谓报》的粤<BR>语写作有一部分正是这样。在「前人史」专栏刊出署名「大我」的《俄罗斯虚无<BR>党女杰苏菲亚传》注明「白话」 , 实质上是一篇说书,开首作者就说: 「诸君,<BR>今日天气晴和,鄙人请与诸君讲吓古人的故事。鄙人满腔热血,特地讲与诸君听<BR>吓。今日讲慨系乜野事呢?系一件最好听最奇怪的事。此事系出于俄罗斯虚无党里<BR>头,诸君待鄙人慢慢的说出来。却说??」 讲说途中常有照应听众之处,有时在<BR>连载的结尾还说: 「欲知后来更有更奇的事呢,诸君,不必忙,待鄙人慢慢说出<BR>来」 有时又呼应昨日的内容: 「诸君,俄罗斯系地球第一个专制国。昨日已经讲<BR>过??」 有时故意引起听众的好奇或共鸣: 「你话可佩服唔佩服呢」 、 「你话他<BR>做什么事呢」 有时又漏出一句文雅的古语以表达强烈的情感: 「唉,孰谓女子不<BR>能救国呢?」 结尾则说: 「他君主是个同种,尚且如此,若是异种,便不知怎样<BR>呢?鄙人不说,请诸君返去想一想罢了。」 在整个演说过程中,说书人并没让人<BR>物说话,人物的行为、思想全都由说书人复述出来。<BR>另一篇由「萍初四郎」写作的《民族伟人阎应元》亦注明「白话」 , 虽然刊<BR>于「小说林」 ,作者亦称本篇为「白话小说」 ,但停留在「听小说」的状态,未进<BR>入「读小说」的阶段。虽然说书味道比前引的《苏菲亚传》淡薄,但听众仍然是明<BR>显存在的对象: 「呢,你地想吓,着数唔着数。」 「你估呢个人,叫做乜野名,<BR>系点样来历,等我慢慢讲过你地知。」 在阎应元出场前,作者的议论更时常介入<BR>叙述。不过,人物说话的机会比较多一些,尤其是主角激动人心的说话,说书人常<BR>作直接引述。例如讲述阎应元面对海贼入侵时: 「个阵严典史,见势头唔好,就<BR>立刻揸起一把大刀,骑一匹高马,跑到市上,大声对住众人话: 『你地要走,走去<BR>边处?有胆 好跟住我噤杀贼,然后止(至)保得住身家性命!』』』④讲到原本公<BR>推陈明选守城,抵抗清兵: 「明选对住众人话: 『你地举我守城,为保护百姓,我<BR>岂有推辞?惟系我自问奋勇唔及阎公,今日咐大件慨事,事必阎公噤,然后正有把<BR>握。』』』 到阎应元知道大势已去: 「个阵阎公,自知不免。叹一VI大气话: 『天<BR>不祚汉,心愿难谐!我惟有一死,以谢江阴百姓而已!』」 但这句话用的是浅白<BR>的文言文。白话小说和说书关系密切,晚清时期的小说本就「话说」 与「看官」并<BR>存。可以说,以粤语写作的《民族伟人阎应元》和晚清以官话写作的小说,基本形<BR>态一致,但前者说书痕迹较为明显,叙述者较少进人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活动,语言<BR>仍然夹杂少量古文。<BR>「演说」在晚清志士热炽的启蒙诉求下成为全国潮流, 日后担当的历史角色愈<BR>趋吃重。 粤语演说虽然未必直接参与这个过程,对于方言「偏于一隅」的问题,<BR>《有所谓报》同人似亦不甚措意。但对于演说作为传播文明的利器,郑贯公等人肯<BR>定不会怀疑。个中重要的差异是, 《有所谓报》编撰者的启蒙方式,因为容纳方<BR>言的存在而略有不同:相对于其他同志着眼于「广」 ,郑氏等人可能更希望做到<BR>「深」 ,让这些「演说底本」作为「曲线启蒙」 的中介,渗透至社会最底层的<BR>受众。<BR>事实上,郑贯公等人在主持《开智录》的时候,已经注意演说的重要性,并不<BR>落后于时代。冯自由就在该刊的第一期和第三期先后发表《论演说之源流及其与国<BR>民之关系》及《演说学之精神锻炼》二文。前者以演说权为天性,为「文明进步之<BR>要点」 。日本成为「亚洲之翘楚」亦是「演说之大功」 ,又呼吁说: 「开民智之法<BR>若何?日:在于学校、报馆、著书、演说。今学校、报馆、著书,已稍见其端倪,<BR>至于演说学则阙如。」 ㈣郑贯公呼吁设立拒约报时,亦提到演说和图像对启蒙下层<BR>社会的直接力量: 「此报之设,非徒开民智,鼓民气,使抵制之普及已也。若祗<BR>欲开智鼓气,则到处演说可,到处以图画触目警心亦可。」({!)有意味的是,郑氏在<BR>《开智录》写作的《摩西传》,演说亦是摩西开化民众的方法,演说场面在小说后<BR>半部常常出现。《有所谓报》刊行期间,即1905、1906年,演说作为教授手段已成<BR>共识,演说所亦开始实现。 这种风气不限于北方,广州亦有阅报社的设立,并且<BR>举行集会演说。 虽然革命主张是反症苦言论,但在民间仍然得以流传。 所以,<BR>《有所谓报》这些和演说关系密切的粤语写作,可能有实际应用的需要。<BR>在《有所谓报》中作为演说底本的粤语书写,和通俗文艺的写作异曲同功,背<BR>后蕴含「曲线启蒙」的心愿。而在传统文体和文言文中写入粤语,对象则是了解其<BR>中语文趣味和此一写作传统的文人乡绅,他们亦是革命阵营争取的社群。@<BR>论述至此,可以发现,在《有所谓报》同人的启蒙方案中,官话的身影模糊。<BR>尽管当时官话已经崭露头角,以官话和拟官话写作的白话报普及多个省份,但郑贯<BR>公等人似乎并不认为官话可以直接用作广泛书写的文字,其中一个原因,是当时粤<BR>人要擅长以官话写作,并非一件容易的事。事实上,在非官话区的报人要用官话写<BR>作,需要经过一段学习期,而写出来的文章,其语言特征也并非和官话区的完全相<BR>同。 郑贯公甚至没有在北方生活的经验,对他来说,以官话写作既不如学习已久<BR>的文言,亦不如母语粤语般亲切。当时以官话写作的白话报,还有教会读者北京官<BR>话的意图, 郑贯公等人无疑较难胜任。在《有所谓报》中,郑贯公最常以文言写<BR>作论说体散文、以粤语写作民间小曲,或并用二者写游戏文章。因为晚清时期的粤<BR>剧使用「戏棚官话」演唱,刊出的班本也只有少数在说自时用上粤语,但郑贯公很<BR>少是它们的作者。在编辑《开智录》时,郑氏曾经模仿白话章回小说的语言和体例<BR>写了五回的《摩西传》,但并不很娴熟,且杂有文言用字和句法,例如: 「即命小<BR>婢下河涯寻觅,卒在芦苇问,寻出一小孩子」 、 「迨后埃及这事渐渐沉了,摩西即<BR>走归犹太国」、「年长日久,忧劳过度,积思成疾,积疾日深,药石无力」等等, 使郑<BR>氏的官话读来略觉生硬。稍后译写的政治小说《瑞士建国志》, 文字更为自然流<BR>畅,但官话仍然夹杂在大量浅近的文言文之中,甚至还在第一回的回目用上「耕田<BR>佬」这个粤语词汇。《有所谓报》同人掌握官话的水平甚不一致,署名「芦苇生」<BR>的作者兼擅官话和粤语,既在粤剧班本《戏中戏》中灵活生动地用上粤语,又以<BR>「京腔」写作班本《陈情表》。 但亦有成员表明自己不大懂官话,署名「拮」的<BR>作者在《情一个字》的粤讴后附注说: 「作此粤讴甫毕,客言于旁日:篇中 隋』<BR>字,似宜读作正音,方足为中国最近现象写照。余不谙正音,因叩读法。日:读若<BR>『钱』可矣。余乃以『钱』字读之,不禁笑日:亦佳。」<BR>《有所谓报》以粤语区为销售网,官话并非有势力的语言和文字。相比之下,<BR>《中国t3报》虽然同是革命派报章,却有不少官话写作的文章。以1904年的《中国<BR>日报》为例,附张多刊出「谐文」 、 「白话」 、广东民间小曲「粤讴」 、「南音」<BR>或「龙舟歌」 ,还有「谈丛」 、「杂记」 、「灯谜」等。其中「白话」一栏,有时<BR>是官话,有时指粤语。例如是年3月813在「白话」栏刊出的《联俄的好结果》是官<BR>话写作的,但两天后同一栏目下刊出的《提中饱》却是粤语。个中原因也许是,当<BR>时《中国13报》的销售网不止香港,已遍及上海、天津、北京、汉口及国外的大城<BR>市,而《有所谓报》只在港澳及广东一带流传。<BR>在《有所谓报》中,对话、格斗的主要是文言和粤语。一方面,粤语主要的<BR>活动范围被规限在民间曲艺的栏目,但又不时「阑人」文言文,以制造滑稽可笑的<BR>效果,增加其讽世警世的功能,由此对文言文体的庄严和纯洁造成一定的颠覆和消<BR>解。正因为这种语言文字的不纯,打破了雅俗、文白的限线,撞击出一道别开生面<BR>的语言风景。<BR>总结<BR>晚清志士本有「以各省方言,开各省民智」的构想,只是为了追求全国范围的<BR>普遍性,未必都有意落实, 《有所谓报》却可说是其中优秀的示范。方言作品在晚<BR>清的报章中有其独特任务和姿态。独特的任务使启蒙者兼报人在写作广东民间曲艺<BR>时,更看重方言谚语的运用,从而为经过文人化、雅化的民间作品,重新注入时代<BR>的、民间的和地方的气息,并且或多或少冲击到传统戏曲文体的风格和成规。郑贯<BR>公认为以俗语作为统一的书写文字,在各省方言不一的中国非常困难,因此仍主张<BR>以「浅文」为主要的书写乃至启蒙工具。但在这种情况下,粤语写作仍然能够找到<BR>自己的生长空间。对于略具知识的读者,郑贯公以其广东文人的趣昧,把粤语写入<BR>传统文体。对于文盲的受众,因为「曲线启蒙」的构想,郑氏等人更信任图象和声<BR>音,并希望以略具知识的读者为传播中介,故此《有所谓报》中的粤语写作和演说<BR>关系密切。<BR>《有所谓报》的编辑们必须每天生产大量的稿件,水平难免参差, 对维新派<BR>揶揄有时流于侮辱的谩骂。但是《有所谓报》的粤语写作仍然有多种价值,除了呈<BR>现出生动活泼的文学性,又在谐文中颠覆文言文体的传统风格和单一声音,作为<BR>「演说底本」则为我们保留了一种真切的时代之声,至今仍然清晰可闻。<BR>注释<BR>⑤<BR>黄遵宪: 《致梁启超函》,陈铮编: 《黄遵宪全集》上册,北京:中华书局,20051F'~月,432页。<BR>楚卿: 《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》, 《新小说》第7号,190.3年9月。<BR>奋翮生(蔡锷): 《开智会序》, 《开智录》,改良第1期,1900~12月21日。<BR>贯公: 《开智社有所谓出世之始声》, 《有所谓报》,l905年6月4日。<BR>同上。<BR>同上。<BR>贯公: 《拒约必须急设机关日报》, 《有所谓报》,l905年8月12日、14H、18H、2oH、21日及23日。<BR>同上,l905年8月18日。<BR>裘廷梁: 《无锡白话报序》, 《时务报》6l册,1898年5月10日。<BR>据《广东日报》附刊《无所渭》所刊「《时谐新集》即日出书告白」,篇末署日期「甲辰年七月十一<BR>日」 ,印l904年8月21日。《时谐新集》约于此时出版。<BR>不少论者以为「文章游戏」乃「游戏文章」之意,但笔者认为实有指所,因此加上书名号。<BR>叶春生: 《岭南俗文学史》,广州: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6~ ,第72页。<BR>见该书,第140—14.5页。<BR>见该报,19o5~8月26H。<BR>参见潭正璧、潭寻编著: 《木鱼歌、潮州歌叙录》,北京:书目文献出版社,1982年,第11i' d、第l7页。<BR>容世诚: 《粤韵留声——唱片工业与广东曲~(1903-1953)},香港:天地图书有限公司,2(t36~,第8页。<BR>冼玉清: 《粤讴与晚清政治》, 《冼玉清文集》,广州:中山大学出版社,1995年,308页。<BR>阿英编: 《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》,北京:中华书局,1960年,第lO页。两首说唱作品分别见于《有所谓<BR>报》1905年8月l4日及27日。<BR>冼玉清: 《一九。五年反美爱国运动与「粤讴」——纪念广东人民反美拒约运动六十年》,中国社会科学<BR>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研究组编: 《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--1979戏剧、民间文学卷》,北京:中国社<BR>会科学出版社,1982年,第579页。<BR>仍旧: 《真正系苦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~swr-6B13日。创刊号的《有所谓报》首页「本社同人提名」下清<BR>楚列出「郑贯公一名仍旧」。郑贯公在《有所谓报》最常使用的笔名尚有贯公、死国青年等。<BR>仍旧: 《华工诉恨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8月29日至9月3日,30日没有出报。<BR>芦苇生: 《力破神权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8月l4 16日。<BR>仍旧: 《官字两个u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8月4日。<BR>心时: 《报效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l2月3日。<BR>间⑧ ,第56页。<BR>梁培炽指出: 「木鱼歌唱本的编汀.却大都是有唱同而无说白的。只是演唱者,或据师承、或出己意,平<BR>日演唱时才随意加入说白。」《香港大学所藏木鱼书叙录与研究》,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,1978~,第 脚瓦。<BR>《有所谓报》, 「要闻」 ,1905年8月12日。<BR>贯公: 《拒约须急浸机关日报议》,1905年8月20H。清末民初时期曾经撰写大量粤讴和粤语格律诗的廖恩<BR>焘亦有类似的看法。到了民国初年,他在《新粤讴解心》(1921年)序中仍然说: 「辛亥壬子以后,海内<BR>人士,大声疾呼,提倡白话文字,顾一省有一省方言,音别义异,以云普及,戛戛独难,则惟有出于各籍,<BR>其土音以为诱掖一道。」<BR>仍旧: 《天涯秋恨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l0月7日至8日。<BR>南音的特点可以透过和龙舟的比较得知,可参符公望: 《龙舟和南音》,《方言文学》第一辑,香港:新民<BR>主出版社,194~~,50页;陈卓莹编著: 《粤曲写唱常识》,广州:南方通俗出版社,1952年l2月初版,1954<BR>年l1月第二次印刷,第84页。<BR>芦苇生; 《全套出头戏中戏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6月6日至28日、7,q2日至15日。<BR>均见芦苇生: 《全套出头戏中戏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6月lO日。<BR>仍旧: 《游捞净水记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l0月17日。<BR>仍旧: 《拟科举家送魁星文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l2月7日。<BR>仍旧: 《睇吓,睇吓,官重弊过贼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l1月24日。<BR>大我: 《俄罗斯虚无党女杰苏菲亚传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年6月9日。<BR>同上。<BR>同上,1905年6月12日。<BR>同上,1905年6月13日。<BR>同上,1905年6月lO日及15日。<BR>同上,1905年6月11日。<BR>同上,1905年6月18日。<BR>萍初四郎: 《民族伟人阎应元》, 《有所谓报》,l905年8月8日。<BR>同上,190,5年8月10日。<BR>同上,1905年8月11日。<BR>同上,1905年8月l2日。<BR>同j二,1905年8月l3日。<BR>同上,1905年8月20日。<BR>陈平原指出,晚清的演说活动与白话报 学堂结盟,乃现代学术文体得以建立的历史契机。参见《有声的<BR>中国—— 「演说」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》, 《文学淖论》,2007年第3期,第5—21页。<BR>《开智录》改良第1期,1900年l2月21日。<BR>《拒约须急没机关日报议》,1905年8月12日。《有所谓报》亦曾经随报送图,1905年7月4日就刊出「送图<BR>广告」: 「是日随报派送最警世最益人之图一张,不取分文」。<BR>陈平原: 《有声的中国— — 「演说」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》, 《文学评论》,2007年第3期,第6页。<BR>见陈仓谷原著 (加拿大)黄滔重印: 《中国戏剧漫谈》,2003年,第257页;李孝悌: 《清末的下层社会<BR>启蒙运动:l90l—l9l1》,石家庄: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1年,第94页。<BR>1905年前后,在湖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都有志士不顾危险宣传革命思想。见《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:<BR>l90l—l9l1》,第1.38—148页。<BR>⑤ 李孝悌: 「1900年代的启蒙运动的对象和影响,--lq~在下层社会,还包括了其他阶层。」 《清末的下层社<BR>会启蒙运动:l90l—l9l1》,第25页。<BR>③ 可参杜新艳: 《白话与模拟u语写作一「大公报」附张「敝帚千金」语言研究》,夏晓虹、王风等著:<BR>《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一从晚清到「五四」》,合肥:安徽教育出版社,2006年,379—410页。<BR>⑤ 见《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:l )l—l9l1》,第l9页。<BR>③ 分别见《开智录》改良第1、2、3期。<BR>⑤ 根据郑贯公的自序, 《瑞士建国志》写于1902年。<BR>⑩ 芦苇生: 《陈情表》, 《有所谓报》,19o5~6月30日至7月1日。<BR>⑧ 赫: 《情一个字》,(,fi-N谓报》,l906年1月1日。<BR>⑧ 铁汉: 《喜怒哀乐》(龙舟): 「案头日日催功课,塞责无如学吓唱歌」 , 《有所谓报》,1905'~1E10月1日。<BR>【李婉薇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邮编100871】

外外星人 發表於 2008-11-7 21:57:30

太过长,适宜排靓个版先出街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兼通雅俗,曲线启蒙—《唯一趣报有所谓》的粤语写作